在刘协发展壮大的这些年内, 中原大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诸侯之间的你争我夺,犹如大浪淘沙,逐渐把那些经不住考验的人物, 一个个淘汰出局。只剩下几位能够纵横天下、谈笑古今的杰出英才。
可以说,得此地者得天下。
曹操的使者退下以后,当即就有大臣上奏刘协。南阳郡至关重要,是关中从武关南下其他地区的必经之路。也是诸侯们想要,北上攻打关中的重要军事要塞。南阳郡一丢,则关中危在旦夕,关中不保,则洛阳危以。万万不可坐失南阳。
下了朝之后,刘协一如往常一般去找宋辞。这些年来,宋辞的变化倒是不大,她看起来仍然和刘协一开始见到的样子一样。只是她的身体,却有一些让人十分担忧的症状。宋辞总会毫无预兆地昏倒,无论是谁都查不到她昏倒的原因。为此,刘协常年忧心忡忡。
此次危机解决之后,刘协更加低调。他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一心蹲在长安、洛阳所在的司州发展农业和经济。诸侯混战不休,相互拼得你死我活,大小兼并战争不断。中原大地从北方到南方都陷入了战火中。
现如今天下大致成五分之局,西边的司州、益州乃是大汉所属, 北边的冀幽并青四州仍然归属袁绍, 中间和东边的兖徐豫州则在曹操的掌控下, 而南边的扬州大部分地区落入了孙权之手,荆州仍然在刘表的手上。
到了宋辞那里,她和荀彧正在制作地图。这地图并不是传统的山川地形图
扬州被孙策夺去了,袁术失去了地盘。扬州的北边正好就是徐州,徐州那么一大块肥肉,他怎么会不心动?有了袁绍的支持,向来自以为天下最高的袁术,自然就信心满满地,去找曹操谈谈徐州的归属问题了。
在这种情况下, 向来有雄心壮志的曹操率先出手了。他亲自率兵,号称雄兵百万,南下征讨张绣。为了达到目的, 他又不惜忘记多年的面和心不合。派使者不远千里, 带着诸多贡品和亲笔书写的奏书,到洛阳城来上奏天子。表明要为天子讨伐, 割据南阳有不臣之心的张绣。
不堪战争折磨的百姓们,纷纷选择逃离故土,朝没有战火的地方逃去。长安、洛阳所在的司州地区,就成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乐土。大量百姓携家带口逃到司州,刘协一视同仁来者不拒,让他们在这一带安家种田。
诸侯混战的局势一直持续了六七年,这六七年也是司州发展的黄金时期。短短六七年间,司州的人口突破了百万之众。以天子名义招揽的禁卫军,也由原来的区区一万增长到了六万多人。
而张绣那里,这些年以来,他的态度都十分暧昧。要说他心怀不轨吧,他又年年按照规矩礼仪,派人到朝廷上供,没有丝毫出格的地方。要说他忠心朝廷吧,他又始终不肯把自己的家人,送到洛阳来当人质。
看到那封奏表后,刘协笑了。曹操的用心,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那一套,这是想借他的名义来做自己的买卖。只不过现如今, 这“挟天子以令诸侯”,变成了“奉主上以讨不臣”,换汤不换药而已。
诸侯逐鹿, 烽烟四起。当初由张济的侄子张绣接管的南阳郡, 则因为其地处四通八达之地, 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必争之地。各路诸侯若想兼得天下,必须拿下南阳,进而夺取襄阳,这才可能打通沟通南北的多路要道。
荀彧这一招,轻而易举地将如今能够威胁到他们的,颇有根基的诸侯势力都拖下了水,让他们疲于互相争斗,没时间来觊觎天子。
刘协当然知道南阳郡的重要性。然而曹操并不是袁绍那种人,他的阵营也不像袁绍的阵营那样鱼龙混杂。想要对付他,兵不血刃、分而化之的老招,恐怕起不了什么作用。
第85章 机与变
宋辞自己倒不以为然,反正已经这样了,还能怎样?若真要出点什么事,就算整天惶惶不可终日,也无法避免。既然如此,还不如放宽心,好好过日子,有一天算一天,都是赚的。
通过多年的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许多人的大力帮助下,刘协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能够担当大任的天子。
早几年的时候,他趁益州牧刘焉病逝的时机,派钟繇、杜畿等人出使益州。帮助刘焉的儿子刘璋,顺利当上新的益州牧,并成功恢复益州与朝廷的成熟关系,将益州纳入麾下。刘协又联合刘璋两面夹击,成功收服夹在司州与益州中间的汉中。
至此,当年汉高祖刘邦,所倚仗得天下的蜀地和关中地区,都归刘协所有。
由于多年的重视农业,广兴屯田,司州一带粮食年年囤积,府库充盈。当年那种连饭都吃不起的状况,再也没有出现。刘协这个诸侯眼中的透明天子,也以惊人的速度十分低调地成长着。如今的他早已经,不是当年可以任人揉搓的落魄天子了。
总之,在刘协眼中,他就是个骑墙的投机派,风往哪吹往哪倒。他就是向独霸一方,归附朝廷他是不愿意的,投降曹操恐怕他也心有不甘。一时之间,刘协暂时也没有想好,对张绣该采取怎样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