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当年在黑省交到的朋友,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单单是客观的距离,还有被主观划分出的距离——谓之阶层。】贾萌用力点点头:“记得,就是已经失去联系好些年了。”
“他现在过得很好。”
作者有话要说: 注1:前文改了一下,妍春是十八不是十九
因为宝玉二十岁,妍春中秋出生,同年十月十三贾萌出生
今年宝玉三十七,妍春虚岁就是十八
注2:马的平均年龄30-35,最多可活60多年——来自百度。
第464章
“大发……吗?”贾萌缓缓开口,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十多年前在黑省的日子, 虽然时间久远, 但是记忆依旧清晰。那是他和爹娘相处的日子, 尤其四五岁之后便开始被爹爹带在身边,军中也去、山林也去、海边也去,见了不少人, 经历了不少事。
萌哥儿是早慧的, 哪怕很小的时候并不太清楚发生一些事情的深意, 后来只身在京城, 日夜思念爹娘, 便把当初在黑省的日子翻来覆去地怀念。
现在想起来,当年只身赴任黑省的父亲该有多大的压力呢?而他却在最短的时间内, 创造出了奇迹, 黑省如今是大明的东北粮仓, 处处都修了水泥路;黑省棉花远销各省,棉花价廉物美成, 为百姓御寒的最好衣物;参鲍养殖使得海女和渔民们的日子好过起来, 再不必潜入深海一次又一次地捕捞海味,用以维持生计;黑省军户参加武科一跃成为军官的比比皆是, 甚至于能够考文科的军户人才也不少, 还有和大发关系最密切的——便是黑省之内再也没有罪民……
贾萌轻声问:“大发现在,过得怎么样?”当年他不得不入京念书,起初和大发也有书信往来,后来大明和前鞑靼开战之后, 大发也被编入军中,出于军情保密的考量,两人断了通信,后来不知怎么地,贾萌就没能联系上他了。
宝玉从袖子里掏出一叠信件:“这是大发写给你的信。”
“这……怎么会?”贾萌瞪大了眼睛,看到明显已经泛黄的信封,哪里还不明白其中原因——大发的信,被人截了,所以后来的信一封都没有到自己手里。
但是现在不是追究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微微颤抖着手,从爹爹手里接过信件们,从最上面一封开始拆。
贾萌一一看过去。
第一封,是大发告诉萌哥儿,他们在贾将军的带领下,打了胜仗拿下鞑靼啦,他已经转为蒙省驻军中的正兵了。
第二封是与萌哥儿分享喜悦,他说动了家中父母,带着一家老小搬去了黑省与蒙省交界的地盘,认领了荒地开荒,前五年免税,后五年收半税,十年之后,这荒地就归他家了。
第三封是说他在蒙省驻扎换防的时候,识破了一起鞑靼余孽想要在城中制造烧/杀/打/砸的Yin谋,并且带着伙伴们成功捣毁一个鞑靼人的老巢,荣升队正。
第四封……
第五封……
第六封……
第七封……
第八封……
也许是因为一直没有收到回信,大发后来来信的频率便成了一年一次,最新的一份是今年三月的,他来信恭喜好友金榜题名(历届科举最终获得功名的名录都会由礼部誊抄,分发至大明各省公告天下),寥寥百字,满是为朋友的前程而开心,却没有再说自己生活中的情况了。
不过他没有说的部分,自有宝玉补齐:“蒙省军缺人才,大发现如今已经是百户了,年初的时候娶了妻子过门,还是托二月(嫁入黑省姜家)说合的,大概过不久就能当爹了吧。”
“这就好,这就好。”前几年断了信,贾萌甚至考虑了最坏的打算——蒙省虽然已经是大明的一个省了,但是地广人稀,又是牧区,并不是很好管理,就连去那儿任职的文官都有一条——必须得是身强体壮、弓马娴熟的,这些年来,蒙省大大小小的称不上叛乱的sao乱也有好几次,虽然鞑靼余孽一次都没有成功,但是sao乱之下,伤亡也是难免的。现在见到书信,又听到爹爹说了大发的现况,贾萌顿时松了一口气,继而又想起书信被拦截之事:“这是……大伯娘……祖母?”
宝玉微微点了点头。
贾萌一下子涨红了脸:“为什么?她们凭什么?!”
“注意措辞,毕竟她们还是你的长辈。”宝玉没说为什么,其实无非也就是那么点儿原因:王氏觉得大发的身份配不上与贾萌成为朋友罢了,李纨不过是奉命行事的。
贾萌一开始回京就成为皇子伴读,白日都在皇宫中,晚上才回府,宝玉当初嘱咐一更和一月的重点也是在照顾他起居和安全这两件事情上,倒是没有考虑到儿子与他朋友的信件往来——当然宝玉也承认是自己疏忽了这一点。
最重要的事,此事不是李纨一人干的,而是王氏授意李纨干的,所以一更和一月没能发现也属正常,毕竟他们夫妻再能干、再有面子,也是在宝玉和黛玉的院子之内,荣国府整个府中,当时当家的毕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