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当初让刘承儒全部批给了综合官学,地方大以后可以在远一些的地方,盖学习各项技术的院子,名字以后可以以学习的技术命名。
这样时间上不耽搁,既有充分的时间去修建,也有时间去找好的手艺老师来这里教课。
启蒙院和技术院分离,互不打扰互不影响这样挺好。
至于以后的要开设多少科,还在制定中,起初会少些,将来会陆续增加科目,比如医科种植等,到时由朝廷颁布政令。
什么都要一步一步来,总有一天会完善好的。
他还有一个多月才能回去,这边启蒙院在过十来日就要交工,到时收尾和准备开课的事也一堆。
邵明修从马上下来,直接走到孙保财身边,把手中的信递给他。
他刚刚在县衙正好要过来这边,有封信是从金安府寄给孙保财的,担心有要事顺手就拿了过来,等孙保财接过后,才看着远处。
看着已然成型的建筑,心里开始算计接下来的事。
教授孩子们三百千的夫子已经找好,找的夫子按照孙保财的说法,是比较有想法的年轻夫子。
孙保财的意思,不想找那些死板教学的夫子,越有名气的越不要,说来这里的孩子走仕途的少。
要是按照考功名样子去教导孩子,一个个被教的不知变通,在被灌输一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岂不是毁了孩子。
他这些天对孙保财这个说法是极度纠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的至理名言,让孙保财说出来怎么就不对味呢。
每当想起他说这话时的讽刺样子,心里就特别不舒服,这小子在讥讽圣人先贤吗,还是看不起读书人…
转头看着一脸笑意的孙保财,忍不住把这话问了出来。
孙保财接过信看是金安府来的,知道是莫大夫夫妇的回信。
打开看莫夫人说这是正常情况,说明胎儿生命力旺盛,钱七本身懂这些,会把自己照顾好的,让他不必过度担心。
最后写到他们即日启程过去,好久未见徒弟甚为想念,打算去他家长期居住…
看完信心里是满满的感动,两位老人能去京里是因为惦记钱七,他们能去心里放心不少。
说心里话御医和莫夫人相比,他更相信也更信任莫夫人。
因为她是钱七的师父,在关键时刻能使尽全力去救治,而那些御医是做不到的。
听到邵明修的话,不由微一挑眉,看着他问道:“你觉的这话对吗。”话落把信纸折好放入袖袋中。
邵明修认真看着孙保财说道:“通过读书考取功名,报效君主,□□定国,为民做主,光宗耀祖,怎么不对。”
他从小就被教导这样的思想,从来没有觉的错误的。
孙保财闻言笑着摇了摇头:“你说的有道理,通过读书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除了读书其他为何就是下品呢。”
古代推崇读书这点,在他看来已经非常病态了,什么都没有读书来的崇高,科举制度充分体现了这点。
引导人们轻视其他行业,轻视生产实践,一味的推崇读书,使得现在的读书人严重脱离实际生活。
试问这些崇尚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人,这样的人来做官他们能为百姓做什么呢…
一个国家长期被这些人来治理,结果会如何呢…
重视教育本身是对的,但是这样过度推崇然后轻视其他行业,本身就是一种病态发展。
科举制度严重促进了腐化的官本位思想,凡事以官为主、以官为贵、以官为尊这样的价值观试问怎么发展。
读书为了什么,问这里的人一百个,估计有九十九个人得回答为了做官。
看这四周就他和邵明修索性就把这话说了,邵明修虽然也被这种思想教化,但是难得的是心里有百姓。
这样的人难得了,刚刚之所以没说一百而是说了九十九,就是因着眼前有这么个心里还有百姓的人…
邵明修被孙保财这话严重冲击着,心里不服但又找不到话来反驳。
心里有些后悔为什么要问出来,然后在这听孙保财胡诌,偏偏听着还有道理…
就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所以才不选那些有名望的夫子,因为在孙保财眼里,这些人会把孩子给教的只知道死板读书考功名,所以才说会毁了孩子的话。
联想到会来这里读书的孩子,都是贫穷人家的孩子,哪里能供的起孩子读书,要是这些孩子,被教的以后只知读书连农活都不做的话,确实是把人家给毁了。
在说科举考试有人考到白发苍苍都未考中过秀才,确实不是这些人家的孩子该走的路。
所以这样看来孙保财的想法是对的。
久久才平复好起伏的心情,看着孙保财道:“这话你以后别说了。”
孙保财这番话简直是跟所有的士族为敌。
真担心哪天这小子被人给暗杀了。
孙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