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
隔日,安亲王以探病为由进了宫,同来的还有吏部尚书王吉海。这王吉海大概也知道此时到了紧要的时候,竟然不请自来。
李越既然认定了王吉海此人可信,便也用人不疑,当即便将这次想要安排和礼部一起负责春闱一事的人告诉了王吉海,王吉海斟酌良久,一一应了。
安亲王略有些多疑,本还想拿此事试探王吉海一番,没想到王吉海倒是先表了忠心,对李越的提议十分认可。
毕竟这份名单是赵寻和安亲王等人议定多次之后确定的,而且这些人的底细都被刘离派人查了个底儿掉,自然不会有什么不妥。
“现如今,只有一件事还悬而未决。”李越道。
“陛下所说是春闱主考一事吧?”王吉海道。
李越闻言面露欣慰,道:“不错,不知王尚书可有合意之人推荐?”
“此人需得德高望重,又要德才兼备,且在朝中拥有一定的地位,若是举目如今京城,似乎只有潘太保和郑太傅是合适之人。”王吉海道。
安亲王不由冷笑道:“王尚书的意思是,要让两位辅政大臣担任主考?”
“非也。”王吉海道。
“那还有谁?”安亲王问道。
王吉海不紧不慢地道:“朝中是没有人合适,可是京城之外未必没有人。陛下还有一位先生,此人若是来京城就职,地位丝毫不亚于两位辅政大臣。”
李越闻言顿时恍然大悟,此事他竟然一直未曾想到。
远在漓州的柳岸,可是官居太师一职,若是柳岸回朝,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第64章
王吉海的提议看似十分中肯有效,可李越闻言之后却并未立时应允。话已至此,王吉海也不好多说什么,见李越没有别的吩咐,便告辞了。
“王尚书说的很有道理,目前看来这也是最好的一步棋了,你还犹豫什么?”安亲王不解道。
李越不知怎么的,突然有种心事重重的感觉。
“王叔,此事你容朕再想想吧,左右已经耽搁了这么久,也不急于一时,不如等过完年之后再说吧。”李越道。
安亲王见李越不欲继续讨论此事,便也没逼迫他做决定,于是又叮嘱了几句便走了。
待安亲王走后,李越却显得有些焦躁,在屋里来回踱步,始终难以平静,后来他便着人将赵清明叫了来。
“陛下有何吩咐?”赵清明躬身行礼道。
“朕想去客府一趟。”李越道。
赵清明闻言一怔,问道:“陛下是要今日便去?”
“嗯,朕一刻也不想等了。”李越道。
赵清明沉默片刻,提醒道:“陛下,三王爷有言在先,若是陛下要出宫,请务必三思之后再做决定。”
李越有些不悦的道:“朕已经决定了。”
赵清明闻言只得道:“好,臣这便去准备。”
说罢,赵清明去取了一套便服过来给李越。李越伸手摸了摸那便服,不知想到了什么,突然便有些颓了。
“算了,朕不去了。”少年叹了口气道。
“那……臣告退。”赵清明道。
赵清明此人向来冷冰冰的,几乎没什么表现情绪的时候,无论面对什么情况,始终都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可以说是非常理智的一个人了。
也难怪他能做到几天这个位子上。
离开长宁宫之后,赵清明便去了客府。他一直对赵寻欣赏有加,也知道李越的心思怕是只有赵寻能解开。
到了客府之后,他将今日李越的举动一一说了,赵寻沉yin片刻,便推断出了事情的大概。李越之所以会这样,八成是与安亲王和王吉海有关。
而他们两人会朝李越提起谁?赵寻很容易便能猜到,因为他心里也早早就想到了那个人。
“先帝当年与杨少师的事情,不知赵统领是否知道。”赵寻问道。
“略有耳闻,当年先帝对杨少师十分钟意,奈何杨少师已有家小,在辅佐他登基之后便辞官还乡了。多年后,先帝欲将人迎回朝中,却不想触怒了某些人的利益,竟买凶将杨少师一家灭了门,只剩小公子一人侥幸逃脱。”赵清明道。
那杨家活下来的小公子,便是李越的先生,刘离的养父之一杨柳岸。
当年杨柳岸因为先帝一念之差,经历家破人亡的痛苦,虽说后来先帝也因此事早早的郁郁而终,可大错已经铸成,覆水难收。
“先帝若未曾动念,杨少师一家便可安然无恙。”赵寻道。
“三王爷的意思是?陛下他……”赵清明道。
赵寻点了点头道:“他由此及彼,大概是替自己的父亲对杨家有愧疚之意吧。虽说如今的杨先生,有刘刺史在侧,自然不可能遭遇什么劫难,但他若是回朝,也免不了要趟这摊浑水。”
“那该如何?”赵清明问道。
“为人君者,总要有所取舍。”赵寻道。
李越从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