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谙和许数心也宽,不掺和这些事,而是决定向翰林告假一起返乡,和家人同喜后再入朝为官。
来京前还是无人知晓的普通举子,回去就是有了官身的进士老人,连仆役还有马车都可向翰林院报备,坐在车厢里的曾谙不由得和好友感慨连连,许数也点了点头。
离江城不足十里原,两人又喜又激动,虽是衣锦还乡,但到底有些近乡情切。
忽然疾雨突降,外头的车夫道,“两位老爷,下雨了,前面有家城隍庙,要不去那避避雨,等雨停了再走。”
“就去那吧。”
曾谙和许数有仆从打着伞相护,一路没淋什么雨就进了城隍庙。里面还有他人,看着是个衣着寒酸的书生,本有仆从想讨好进士老爷,这庙本就不大,他们人还多,便想着驱赶走那书生。
许数未染官场仍有正直之心,见状立刻怒喝了一声,反倒将那仆从赶到外头屋檐下看着马车。非但如此,还和曾谙一起像那书生拱手道歉,“是我二人未管教好仆从,令他生了跋扈之心。”
那书生虽衣衫简朴,但目光清净,气度舒然,“小生姜九道,只是一落第书生。”
自述窘况,也不见有半点沮丧颓然,即便对上进士老爷,也不卑不亢,没有攀附之意,看的出来,姜九道对仕途并不怎么热衷。
曾谙和许数更加好奇,起了交友之心。
这时,仆从已准备好了被褥铺盖,曾谙瞥见香案上的神像,拉过许数的袖子,“子异,这神像我是不是在哪见过?”
许数也觉得这神像眼熟,但怎么也想不起来,两人只好当作是记错了。
夜晚,两人和姜九道交谈过后,交友之心更甚,对方才华不差,更多是时运不济,以及无心于此。
待睡着之后,曾谙梦见一蓝衣老人,与城隍庙里的神像竟有几分相似,蓝衣老人拈须对他微笑,语气中的温厚与威严并重,
“我乃此界城隍,曾蒙你让酒之恩,故助你金榜题名。如今此缘已了,望你能够惜缘积善,若你日后行恶,待死后论阳世善恶,你我再见,我定不会轻放。”
曾数猛然惊醒,身旁的许数竟也醒了过来,两人一说,发现做了同一个梦,只是许数梦见的是自称土地的青衣老人。
这才想起,为何会如此熟悉神像的容貌,没想到他们还碰到了化作凡人的神仙,还让了一回酒,让城隍老爷和土地老爷欠了恩情。
第二日,庙里的人都醒来了,一出门却发现那被赶出来守着马车的仆从被压在马车下,疼的晕过去了。
弄醒才知道,这仆从心生歹意,又因为被许数训斥,想要对马车动手脚,让他们受罪,结果自食其果。
姜九道感叹并庆幸道,“天佑曾兄和许兄,没能让这恶奴得逞。”
曾谙和许数,对视了一眼,心中有了猜测,怕是城隍或土地帮他们避了祸,转身返回庙里又是恭恭敬敬地磕头跪拜
其他仆从,还有姜九道也跟着拜了拜,虽说子不语怪力乱鬼神,但见庙不拜,也非善事。
第292章 神鬼娘子
江城,雨,丝丝细细地飘散着,
背着书箧的姜九道,抬手挡着雨,跑进了酒坊,在柜台旁的摇椅上坐着个手握书卷着浅紫色衣裙的姑娘,旁边还放着个小火炉。
姜九道第一眼见到她就愣住了,不是她的容貌有多秀美,而是那一双眼眸,仿佛能看透人心。衣裙的紫色并非娇艳,而是一种说不出的尊贵。
锦荣出声道,“阿九,阿十,有客人来了。”
阿九阿十就是她捡回来留在酒坊的伙计,因为都有残缺,两人干活都是一起的。
姜九道听见这声,猛然发觉自己刚才有些失礼了,连忙朝着店家,也就是这位紫衣姑娘,作揖拱手行了一礼,“小生只是进来避回雨,还望店家不要嫌弃。”
锦荣微微点了点头,“无事,我也请公子喝杯酒吧。”
姜九道本想拒绝,但嗅到伙计端来的酒味,忽然就忍不下心拒绝,被酒香勾着浅饮了一口,如坠美妙梦境,流连忘返。
想起曾兄和许兄说起过,江城王记的杏花酒最好,好像进来时看到外面挂着的就是‘王记’的招牌。
就这喝酒的功夫,一会儿外面的雨就停了。
姜九道望向外面的街市,发现家家户户门上都点着灯,扎着纸花,路上行人也不多。
锦荣看出了他的疑惑,悠悠道了一句,“今天是中元节。”
“原来如此。”姜九道恍然大悟,这段时日他一直在外漂泊,多是在荒山野岭,都忘了时日。
喝了酒,雨又停了,姜九道便起身告辞,微微迟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些许银钱——十几枚铜板留在了桌上。
锦荣未看桌上那些铜板,只是在姜九道走时,淡淡提醒了一句,“中元节,乃是鬼门大开之日,这位公子还是小心点为好。”
……
“打烊了吧,这天气也没人来买酒了。”锦荣随口道,阿九和阿